大学生村官周亚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8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作为重庆市招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周亚红已在铜梁区大庙镇扎根基层12个年头。她坦言,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但更多的是人生的收获。近日,周亚红被评为“2020年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初当大学生“村官”处处碰壁 在实践中摸索如何与群众打交道
在乡镇办公室处理各种繁琐事务、为村民解答政策疑惑、打电话通知修理、安排会议活动……这是周亚红平时工作的常态。这样的场景,她已经重复了12年,并将继续重复下去。
2008年7月,周亚红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政治与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她参加了《重庆市2008年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工作》考试,决定到基层锻炼成长。
同年8月,周亚红放弃了重庆主城区一所小学教师的工作,毅然决然选择成为重庆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从主城来到铜梁基层工作。
回忆起刚来时候的情景,周亚红说,那时候,大学生“村官”还是个“新鲜事物”。她觉得自己有知识,有年轻人的热情,到农村去处理各种事情应该很简单。但当她真正来到村里后才发现,“村官”的工作跟她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周亚红说,刚开始,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处处碰壁,她感觉群众不仅不配合她工作,还处处“挑刺”。再加上她的家在主城沙坪坝,每月回家一次,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每次早上5:30就得出发,从家里转4次客车和1次摩托车才能到达上班的地方。不仅回家不方便,下班了也没地可逛。傍晚,场镇上就一片寂静,没有城市的喧哗,生活很枯燥。
周亚红坦言,工作了几个月后,她想过放弃,辞去大学生“村官”职务。但是她及时从自身找原因,慢慢探寻工作方法,决定要坚持下去。
周亚红主动向同事学习请教如何与群众交流沟通,翻阅农村工作方法、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查找并及时纠正自身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磨砺、前行,慢慢地,她懂得了,你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对待群众,把他们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自会赢得他们的信任、支持与认可。
为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疫情期间坚守一线
2019年,周亚红结对帮扶双马村建卡贫困户罗官田一家。罗官田的妻子因小脑萎缩,下肢瘫痪,无自理能力。罗官田的腰椎也植入钢板5年多,行动困难。
周亚红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指导其发展种养殖业,种植水稻、玉米、菜籽、小菜等,养殖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并推荐罗官田到村委会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栽植木春菊,并到就近的页岩气项目部务工等。在周亚红的帮扶下,罗官田家庭成功脱贫摘帽。
在今年2月初,大庙镇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患者5名。周亚红主动请缨,坚守抗疫一线,参与到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送医工作中。她还到铜梁区三合大酒店集中隔离点工作,主要负责对密切接触者提供餐食、生活用品等服务。
扎根基层12年,周亚红先后在双山乡党政办、林业局办公室、大庙镇党政办工作,现任铜梁区大庙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主任、纪委委员。她曾荣获2016度铜梁区妇女先进个人、2017年度铜梁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荣登2020年铜梁区疫情防控工作光荣榜。
回顾这12年的一路走来,周亚红说,基层工作十分繁重杂细,村民的需求,政策的落实,事事都得亲力亲为,“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既然我选择了扎根基层,就要坚守初心,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