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位于海拔1100米的重庆市深度贫困乡石柱县中益乡光明村跃进组,树梢、草丛还覆盖着白白的冻霜,高高的大缺山顶上也积雪皑皑,天寒地冻,气温只有零下3度。而残疾贫困户玉泽英的家里却暖意浓浓,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时从屋里传出。只见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驻乡工作队员、石柱农行党建共建支部党员、市农行驻中益乡定点扶贫干部、山东淄博对口支持中益乡的农技专家等齐聚围着圆桌,在这里召开着一个别开生面的农家会,会议既庄严又热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着。开的啥会?原来,会议主题是女主人玉泽英向村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在重庆打工的玉泽英的儿子专程骑摩托从重庆赶回、小女儿也从石柱县城回来见证母亲的庄严举动。只见玉泽英面带笑容,拿起笔在申请书上慢慢的一笔一划庄重地签上自己名字,尔后,她用双手将申请书郑重的交到了村副支书刘屹伦和驻村第一书记谭祥华手里。这可是一名残疾贫困户饱含对党深深感恩之情的入党申请书啊!为递交这份申请,这位曾一字不识的文盲残疾贫困户,在农行扶贫干部韩玉川、周静,山东淄博农技专家孙东文、路漫社工谭非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首先学会了写七个字,她表示要亲笔将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写的这七个字-----自己的名字“玉泽英”和“共产党好”书写在申请书上,以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加入当代共产党的强烈愿望。玉泽英也能写字了?现场的村干部和她的儿子、女儿十分惊讶,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曾一字不识的文盲、一名年龄已近50的残疾农村妇女、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天的举动,让在场的人无不为她发出由衷赞许。特别是她儿子、女儿看到自己母亲今天的举动和进步,都为妈妈感到骄傲与自豪。面对她递交入党申请书时从内心洋溢出的笑容,在场的人都说,玉泽英今天的笑,真是最美微笑!
幼时虽遇不测致残但她勇敢面对笑看人生。玉泽英现年48岁。三岁那年,她被无情的山石砸中右腿。无奈,右小腿一大半被截肢,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直直伸伸的站立过。幼时的不幸遭遇从来就没有压垮这个心里阳光的山里人,她勇敢面对,笑看人生。因肢残无法走路,父母干农活就用背篓把他背到地里,放在一旁。年龄再大一点,父母背她已很是吃力,就让大哥在家陪着她。不能老是让父母、大哥背着、看着呀!为了使自己能行走,渐渐懂事的她就让父亲找来废旧汽车轮胎胶裹住残肢,用铁丝紧紧扎住好让短缺的右腿落地以充当脚掌,而左腿就曲膝与之对称,右手则持着一根短短的小竹棍作为行走的辅助器。从此,废旧轮胎、铁丝、小竹棍三件套,就成了她人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标配。就这样,她可以自己行走了,减轻了父母的一点点负担。由于肢体残疾,她根本不可能走出几乎无路的深山去入学念书,故每日仍与父母、大哥形影相随。聪明的她不是每日盲目的跟着父母,而是用心观察,看父母是怎样干农活儿、做家务的。后来,她也拿起农具像模像样的学做农活儿、操起锅碗瓢盆试做家务。久而久之,她成了干农活儿的行家里手和替父母干家务事的好帮手。自己不再是家里的负担与累赘,她,可以自食其力啦!由于她勤劳、善良、贤惠、能干,成年后很快嫁人成家生儿育女。在丈夫的帮助指教下,她的干农活儿技能又有了新的长进。然而,原本平静的生活又遭无情的重击。2010年,她的丈夫因患心脏病不幸去世,又一个打击也没有击倒这位坚强的残疾妇女,她继续与自己不幸的命运和贫困顽强抗争。后来她遇到了光明村勤劳善良的单身汉秦光发,两人情投意合又组成了新的家庭。生活虽贫困,但家庭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秦光发对她的三位子女如同己出,关怀备至。家庭和睦的生活令她笑口常开,她的欢笑声就像大山里百灵鸟的叫声,是那样美丽动听。
党的扶贫好政策如春风送暖让她笑脸常映。玉泽英家地处深山,过去这里不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中益街上,到乡里办事往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后来政府修了一条机耕道,极大地方便了大山里村民的出行。但天长日久,经山洪和雨水的长期冲刷,路面破烂坑洼,行车时就像坐摇摆机,颠簸的让人头晕脑胀。若遇下雨天,别说农用车、摩托车,就是步行都十分困难,出一次山真是很不容易。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政府对这条路进行了加宽硬化,彻底解决了当地老百姓行路难问题。有了这条路,玉泽英家直接受益。同时,党和政府对这位残疾贫困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家里贫困,政府给予多种补贴,还给她老公安排了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发展生产,政府发放种粮直补、产业补助、新种黄连补助等,为她家投产业和人身保险;逢年过节,各级领导还到大山里来看望,送来慰问品慰问金;为方便她家出行,政府还为她家门前加宽和硬化了近4米宽汽车可直达家门口的水泥路;家人看病住院国家报销90%,每月,乡卫生院的医生都会到她家里来巡诊;她家修新房,政府不仅帮助免费设计,而且给补贴,还出钱进行“四改”:改厕、改厨、改地坪、改风貌。住房破旧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今天,她家如期脱了贫,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面对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这位残疾贫困妇女笑脸常映内心无比兴奋。
农行真情帮扶物质与精神跃进她喜笑欢欣。为帮助她脱贫致富奔小康,重庆农行人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采取多项举措倾情帮扶:
首先,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规划未来。为助力她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农行扶贫干部专门来到大山深处上门为她出谋划策,规划产业。看到她家种养业发展规模小,就提出扩大规模实现增收的设想,听了扶贫干部的建议,她与丈夫秦光发很是心动,但家里因贫穷没有发展资金,夫妻俩欲言又止。而这面部表情早被农行扶贫干部捕捉在眼里记在了心中。
其次,发展产业小额贷款送进家门。看透了他夫妻俩的心事儿,农行扶贫干部就向其宣传国家出台的小额扶贫贷款政策。额度虽小、但期限长,国家还给利息补贴。产业做大做强要靠银行。夫妻俩一合计,就在农行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用于发展产业。在农行的大力支持下,她扩大了产业品种实现了脱贫增收目标。
第三,精神上促进步表达上进心声。外在的物质生活上脱了贫增了收,内在的精神世界也要脱贫改变面貌。农行扶贫干部又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帮扶:一方面,动员她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当市农行驻中益乡定点扶贫干部韩玉川向她提出这个想法时,她很是惊讶,因自己既残疾又文盲呀,能入党吗?韩玉川向她讲清了身残和没文化与表达入党愿望不矛盾的道理。当她有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意愿后,韩玉川和石柱农行的党员等立即对她进行了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不识字,韩玉川和石柱农行的党员等就拿着党章到她家里,一段一句的读给她听,反复进行讲解。丈夫秦光发认识一些字,但眼睛老花,为让秦光发帮助她学习党章,韩玉川又专门给秦光发送去了老花镜;不会写,韩玉川和驻村第一书记谭祥华就帮助指导她写入党申请。经过多次上门辅导,她的入党申请书终于定稿。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感人的一幕。另一方面,帮她脱盲识写字。为让她逐步走上脱盲之路,韩玉川为此专门给她赠送了一块磁性写字板,手把手教她如何握笔、怎样写字。韩玉川还为她制定了识写字计划,第一步:就要让她学会认识和会写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是谁。为表达对党的感恩,还要让她认识会写“共产党好”几个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带来的。韩玉川和农行的党员们无数次上门对她进行辅导,每去一次都要检查上次的学习效果。玉泽英在学习上很是用功,坚持每天练习。“玉泽英”、“共产党好”七个字现已熟记在心书写流畅,很好的迈出了脱盲的第一步。
第四,送大爱让她能直直伸伸做人。今年6月21日,韩玉川来到这户贫困农家走访时,听到邻里乡亲和她自己讲述的动人脱贫故事,看到她家靠在墙角的那根既是她生产工具又是她生活帮手的小小竹竿真是感慨万千,既被玉泽英身残志坚、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所感动,又为她拖着残缺的肢体,仅靠一根小竹棍就在高如笔直的山路上极度危险行走去发展产业捏一把汗。此情此景,韩玉川顿生为她赠送一副拐杖,让她重新站立起来从此直直正正做人的念头。
6月30日,经近四小时的艰苦爬涉,下午近四点,韩玉川和石柱农行纪委办、党建共建支部的党员带着拐杖出现在位于海拔1600多米、正在地里忙碌的玉泽英面前。面对如天降的“不速之客”她感到十分惊诧,没想到农行人能光顾如此高的大山,激动万分的她与丈夫赶紧招呼客人进她那十分简陋的临时生产用房屋里坐下,两口子又是端水又是让座,那股热情劲儿简直令人感动。当农行这群党员将崭新的拐杖调试好后递到她的手上时,顿见玉泽英眼睛直冒亮光,欢笑合不上嘴,试着拐杖爱不释手。“我终于站了起来”,一句从她内心喷发出来的动人感言,真是让在场的人无不感慨动容!是呀,这副看似平凡普通的拐杖,却能更增强她对生活的信心。有了它,她实现了从蹲在地到站起来的转变,很好的体现出了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后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将党的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展示得是那样的淋漓尽致;有了它,她从此昂首挺胸直立面对人生,去尽情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有了它,她就能更增添发展产业的劲头,在增收致富奔小康路上步伐迈得更远更坚定。
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最美笑容那么灿烂动人。党和政府、农行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极大的激发了她的内生动力,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她的家海拔1100米,而她的黄连种植地,却在屋后海拔高达1619米的大缺山顶,当地人从她家步行最快都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然而,这位勤劳的残疾贫困农村妇女没在家里闲呆伸手依赖政府,更没有无所事事等靠社会救济,而是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和她那残缺的肢体在脱贫路上一路狂奔,努力去打拼出一片生活新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步一步艰难执着的在高高的大山里从自己的住家不断往返于庄稼地去发展产业,每次一个单程她都要艰难的爬行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多少次,她家的大黄狗跟随女主人爬山,由于坡陡路烂道险,狗狗都实在走不动了,半途狠心抛下女主人独自返回山下。艰辛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农行小额扶贫贷款的支持下,经她和丈夫的辛勤耕耘,她家黄连种植面积由过去三亩多现已扩大到10余亩,成了中益乡远近有名的黄连种植大户。每年仅黄连收入就达4万多元。同时,她与丈夫还将养羊数量由十几只扩大到40多只、蜜蜂养殖量也由10余群增加到20多群。去年和今年蜂蜜就产出两百多斤实现增收近三万元。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收入的增加,她家每年的收入都在七万以上,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甜蜜。
最美微笑映出幸福人生,美好生活折射欢畅心境。面对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的生活,玉泽英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诠释了高高大山里贫困农家对党那深深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