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场民族精神世界胸怀
首页 > 头条

红岩精神——重庆的城市灵魂

发布时间:2021-07-23 来源:当代雷锋 阅读量:

2a60f9ccc39c4aefa3814d71a75aa0d4.jpeg

——记重庆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党支部党课学习会

 

周安平 范雨竹2021年7月21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在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召开党史专题学习会。会议邀请重庆市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周勇教授以“重温百年党史,传承红岩精神”作了主题报告。参加会议的有协会理事单位的负责人和协会党支部全体委员,并特邀重庆市印刷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和副会长等参加。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听取了“重温百年党史,传承红岩精神”的主题报告,会议代表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构筑的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而发源于重庆的“红岩精神”更是我们重庆的城市灵魂,也是新时代我们重庆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构筑起来的。其中,红岩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革命精神之一,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一方阵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

一、红岩精神的历史溯源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年秋天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领导。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最初在机房街70号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一起办公,同年5月因驻地被日军炸毁搬迁到红岩嘴。“红岩”从此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党中央的直接指挥和坚强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工作,在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军事工作、群众工作、文化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效,为将南方国统区共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都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培育并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二、红岩精神的实质内涵

红岩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它包括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1)高举旗帜,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南方局贯彻党的线方针政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成功地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制度基础[1];(2)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南方局处于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焦点上,其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但南方局敢于斗争,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2]作为基本要求;(3)“出淤泥不然,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以“六月风荷”为政治品格要求,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坚持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力量和先进性,坚持党性和优良作风,成为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4)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力量薄弱两手空空,到抗战后期集结国统区几乎所有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大后方形成爱国统一战线的铜墙铁壁,为新中国的建立增添了光彩;(5)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南方局贯彻党中央“隐蔽精干”方针,制定了适应国统区实际的“三勤”、“三化”工作方针,探索出“上层工作与下层工作相配合,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配合,公开宣传与秘密宣传相配合,党外的联系和党内的联系相配合”的斗争策略,为“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是在大后方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这种精神其实质也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范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三、红岩精神的当代实践:传承红岩精神,铸造重庆城市灵魂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3]没有精神支柱,一个人就没有灵魂,一个民族就会失去生命力,一个国家就会失去创造力和凝聚力,就不可能有光明的前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之际,“红岩精神”依然是团结和激励3000多万庆人民的强大精神灵魂,也是我们重庆人心系庆、建设重庆、开拓取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传承红岩精神,铸造重庆灵魂”为主线,大力弘扬和传承红岩精神,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重庆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1.“传承红岩精神,铸就重庆灵魂”就是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讲“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求我们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筑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历史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红岩精神”发源于重庆,但却在中国所有共产党员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浩然正气,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格尽职守,坚贞不屈。作为重庆人民,应该深入学习、领会“红岩精神”,做好“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历史为教科书,不断提升思想,修炼品德,凝结正能量。在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传承红岩精神,铸造重庆灵魂”就是要我们坚持科学求真的精神

“红岩精神”中共产党人以务实的品格,在重庆开拓创新了新中国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传承红岩精神,铸造重庆灵魂”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加快新时代重庆的建设步伐,而这一切首先要基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我们认为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求真。孙中山曾提出,知识“从科学而来”“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多非真知识也”。陈独秀也说过:“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1916年,学者任鸿隽发表《科学精神论》一文,在中国最早提出“科学精神”概念,他称科学精神为“科学发生之源泉”,明确提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多次阐述过科学精神,1941年,他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指出:“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唯有让科学精神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自觉以科学精神为引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才能更好发展科技事业、解决时代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庆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定步伐,开拓创新,以实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出发点,在科技强国战略中发挥排头兵作用,铸造新时代的重庆灵魂。

3.“传承红岩精神,铸就重庆灵魂”是要我们具有紧跟时代的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要求我们以新时代“红岩精神”凝筑新时代的忠骨、忠魂,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重庆地处祖国西南部,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战时期作为革命活动根据地,彰显了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今天的重庆人牢记这一段光辉历史,镌刻“红岩精神”谱系,自觉肩负新时代使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中,努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书写当代“红岩精神”。

 

 

 

周安平: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雨竹: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博士后



[1]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2]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排行榜
关于我们备案号:渝ICP备2021003014号 投稿邮箱:12407488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