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场民族精神世界胸怀
首页 > 地方动态

再见,酉阳龙潭“小南京街菜市场”

发布时间:2022-05-27 来源:当代雷锋 阅读量:

“白菜、四季豆……”每天凌晨四五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摊贩就陆续来到位于龙潭镇卫生院附近的南京街,撑伞、摆摊,伴随着一声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

   因为地处古镇腹地,又毗邻学校、医院、车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各类摊贩也盯准这一“宝地”,就着这条街摆摊设点。龙潭素有“小南京”之称,加之此条街名为南京街,因此人们又称这条“马路市场”为“小南京农贸市场”。该市场涉及3条街道共计2.4公里,含商户170余户,流动商贩不计其数。

不过,随着龙圣智慧农贸市场的建成投用,以及龙潭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冉兴红的建议得到落实,“小南京农贸市场”在今年5月26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请大家迅速撤离,不要占用马路……”5月26日6时许,天刚蒙蒙亮,县城管局和龙潭镇政府、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多家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龙潭镇商会、龙潭镇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南京街,对违规占用南京街的摊贩进行劝导搬离,并指挥工人对搭建在道路两旁的摊位进行拆除。

微信图片_20220527220059.jpg

                      自觉拆除摊位


“拆得好!早就该拆了!”路过的市民冉崇光告诉记者,他就住在这附近,以前这条路小汽车都可以通过,但是自从有人摆摊之后别说汽车,就是几个人并排走都成问题,特别是下雨天,大家都撑着伞,这条路更加水泄不通了。

  

“除了挤,还脏乱差!”听到记者们的对话,市民张伟也开始“控诉”起来。他说,这条路是进出古镇的要道之一,这些年,随着龙潭镇红色旅游的兴起,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个市场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古镇的旅游形象。

 

“市场整治刻不容缓!”该镇副镇长、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冉兴红告诉记者,该镇人大代表在开展走访调研时了解到,随着集镇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管理难度升级,商家以路为市、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现象尤为突出,遇到极端天气还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对于加强龙潭镇集镇农贸市场整治的愿望十分迫切。

微信图片_20220527220107.jpg

                      新的菜市场投用了


   

        代表建议得到落实

  

为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也为了做好该镇创建5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在今年1月召开的县“两会”上,冉兴红提出《关于规范集镇农贸市场管理,加大市政环境整治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齐抓共管,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理龙潭镇“小南京”路临时农贸市场,促进市场规范化运营,确保人民群众购得安心、买得放心。

  

建议得到了县上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祁美文在该镇开展视察调研时亲自交办并督促整改。不过,市场搬迁不仅关乎小商贩的生计问题,更关乎群众的生活问题,如何在中间找到平衡点?该镇政府及镇人大通过多次调研,决定“疏堵结合”,一方面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周边修建农贸市场,一方面提前对商贩和群众进行宣传,让其了解并支持整治工作。

  

今年4月底,坐落在马路市场不远处一个占地18000余平方米、集生活超市及农产品销售市场于一体、功能完善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修建完成并通过验收。

 


           马路市场退出舞台

5月26日,当记者跟随搬迁的摊贩走进新投用的龙圣智慧农贸市场,只见市场内宽敞明亮,蔬菜区、肉类区、水产区、豆制品区等分区井井有条,操作台面干干净净,让人眼前一亮。记者还看到,场内设置有流动摊位,给菜农售卖自产农产品。

微信图片_20220527220116.jpg

“其实我们也不想在外面风吹日晒的。”一位在马路市场卖了多年猪肉的摊贩说,他以前的摊位是用塑料薄膜搭建的雨棚,晴天热得受不了,雨天又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让人十分难受。现在好了,有了新的农贸市场,环境变好了,相信生意也会越来越好的。

  

“现在购物环境好了,新市场离以前的旧市场也不远,很方便,真是利民的大好事。”正在选购商品的市民李丽如是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该镇人大主席邓相书表示,接下来,该镇各级人大代表将继续秉承为民情怀,做好小南京临时农贸市场搬迁后续跟进工作,包括新市场规范管理和服务跟进,旧市场乱搭乱建遮雨棚的彻底清理和环境卫生的整治等工作。



编辑:荷花

 


阅读排行榜
关于我们备案号:渝ICP备2021003014号 投稿邮箱:1240748838@qq.com